网站首页  招生报考  高考复习  汉语字词  英语词汇  写作素材  旧版资料

请在此处输入要查询的高考复习资料:

 

汉字 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制度是什么 有何内容
释义
    魏晋时期的选拔官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,因此当时选拔官员主要依据门第和出身。所以出现了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士族的局面。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。又名九品官人法,分为九个等级,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。中正指的是有名望的推荐官,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。
    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制度是什么 有何内容
    魏晋选拔官员制度的内容
    一、设置中正
    这是魏晋官员选拔的九品中正制的关键环节。所谓中正,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,也就是中正官。魏晋官员的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,州设大中正官,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,各郡则另设小中正官。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。
    晋以后,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。其中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举,但仍需经司徒任命。在一般情况下,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。
    有时,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。这是为了保证中央对魏晋官员选举的直接控制,避免他人对中正事务的干扰。大小中正官还都有名为“访问”的属员。
    二、品第人物
    这是中正官的主要职责。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,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的士人。魏晋官员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:
    1、魏晋官员家世:即家庭出身和背景。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。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,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。
    2、魏晋官员行状: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,相当于品德评语。魏晋时的总评一般都很简括,如“天材英博、亮拔不群”、“德优能少”等。
    3、魏晋官员定品:即确定品级。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,家世只作参考。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。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;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。于是就形成了当时“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士族“的局面。
    魏晋官员选拔依据
    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,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。中正评定的品第又称“乡品”,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。任官者其官品必须与其乡品相适应,乡品高者做官的起点(又称“起家官”)往往为“清官”,升迁也较快,受人尊重,乡品卑者做官的起点往往为“浊官”,升迁也慢,受人轻视。
    中正评议人物照例3年调整一次,但中正对所评议人物也可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。魏晋官员的乡品升降后,魏晋官员的官品及居官之清浊也往往随之变动。为了提高魏晋官员的中正,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。但中正如定品违法,政府要追查其责任。
    
随便看

 

大学招生报考网高考复习资料大全提供高考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政治 、历史、物理、化学、地理、生物、文综、理综等高考复习资料,是高考复习及应试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2-2024 feapp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5/25 21:32: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