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西理工大学艺术类学费多少钱一年-各专业收费标准


    
    陕西理工大学艺术类学费有11000、14000元/人·学年等不同标准;住宿费:800-1200元/人·学年。以下是各专业收费标准,供大家参考。
    说明:通常来说,艺术类专业比普通类专业学费贵,公办大学艺术类专业0.8-1.5万元/年,民办大学艺术类专业大约3万元/年,中外合作艺术类专业学费更贵。
    一、陕西理工大学艺术类收费标准
    2024年陕西理工大学学生收费标准公示
    
收费项目计费单位收费标准批准收费的机关及文号
本科生   学费文科类(含经济学、法学、教育学、文学、管理学相关专业)元/人·学年5000陕发改价格【2021】784号    
    陕教财办【2018】6号
文科类(历史学专业)元/人·学年4250
理工类(含理学、工学相关专业)元/人·学年6000
理工类(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、物理学专业、化学专业)元/人·学年5250
理工类(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生物科学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属纳入国家“双万计划”专业目录专业,学费上浮7%)元/人·学年6420
文科类(汉语言文学专业纳入国家“双万计划”专业目录专业,学费上浮7%)元/人·学年5350
艺术理论类(音乐学专业、美术学专业)元/人·学年11000
艺术实践类(舞蹈编导专业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、环境设计专业)元/人·学年14000
少数民族预科班元/人·学年5000
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元/人·学年50000陕价服发【2016】99号
本科生   学费 (2020级以前学生)文科类(含师范类专业)元/人·学年3500陕教资【2006】53号              陕价费调发【2003】37号
理工类、外语类(含师范类专业)元/人·学年4500
艺术一类元/人·学年7000
艺术二类元/人·学年9000
艺术三类元/人·学年11000
研究生   学费(2023级以前学生)学术学位硕士元/人·学年7000陕价行发【2014】68号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陕理工校发【2020】17号  
专业学位硕士元/人·学年8000
专业学位硕士(会计学专业)元/人·学年12000
非全日制硕士元/人·学年12000
研究生   学费(2024级新生)学术学位硕士元/人·学年8000陕价行发【2014】68号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陕理工校发【2023】6号
专业学位硕士元/人·学年10000
专业学位硕士(会计学专业)元/人·学年12000
非全日制硕士元/人·学年12000
成人教育  学费全脱产班按普通高等学校相同专业学费收取陕教资【2006】53号              
半脱产班(函授)按全脱产班相同专业学费75%收取
住宿费南校区3#1-3层、4#-10#楼、13#楼B区1-10层、15#楼元/人·学年800陕发改价格【2022】2004号    
北校区2#、5#-10#、14#-16#楼、501楼
南校区1#、2#楼、3#楼4-6层、11#楼元/人·学年900
北校区甲1楼、甲2楼、乙型楼
南校区13#楼A区、 12#楼元/人·学年1000
南校区13#楼B区11-17层元/人·学年1200
代收费体检费元/人80陕教体【2007】6号
相关政策   减免政策:根据国家有关政策、通过奖学金、勤工助学基金、困难补助、学费减免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等措施,保证成绩优秀经济困难的在校生能够完成学业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退费政策:学生入学交纳学费后,因正当理由不能坚持学习,在入学后一个月以内、两个月以内、三个月以内、三个月到第二学期的一个月以内要求退学的,分别扣除学费的10%、30%、50%、75%退还剩余的学费入学超过第二学期一个月的不再退费。
收费说明   根据陕发改价格【2021】784号文件精神,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,我省公办高校新入学学生按照新标准执行,学费标准实行“老生老办法、新生新办法”,此前入学的在校学生仍执行原学费标准。成人高校仍按原学费标准。

    二、陕西理工大学简介
    陕西理工大学(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)简称“陕理工”,创建于1958年,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汉中,是一所涵盖文学、经济学、法学、教育学、历史学、理学、工学和管理学的多科性省属普通高等学校,也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,硕士学位授予单位。
    陕西理工大学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领导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紧抓“双一流”建设重大机遇,坚持内涵发展,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,加强治理体系建设,凝心聚力,开拓创新,努力创建以工程教育和教师教育为主、多学科协调发展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,实现学校事业发展新突破。